国产PLC市场分析
PLC确实是令国人心痒的行业,一方面PLC应用无处不在,市场容量连年上升;另一方面国内一些企业在DCS、变频器等产品上已经取得突破,自然也会想到PLC—国产工控产品中最后一处空白。与前几年国内企业以OEM方式推出的PLC不同,近一年来主要是以自主技术为主,尤其是小型PLC产品,已经有多个厂家同时起步,形成齐头并进的局面。尽管所有国产PLC的销量总和还不到市场份额的2%,国外品牌还在狂揽绝大多数PLC客户,但这股中国和弦的出现足以引起国内自动化行业的关注,也是中国经济充满活力的佐证。
小型PLC是产品化程度很高的产品,国外跨国公司已经有几十年的经营历史,国际上主要PLC供应商排名近十年来几乎没有变化。面对如此成熟、稳定的市场,国内企业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在由技术、产品、品牌、营销、资金、人才、质量、服务等因素构成的经营链条上,需要对每一个环节精心处理,任何一个环节的隐患都会造成整个链条的断裂。
实践证明国人完全有能力掌握PLC关键技术。与变频器、组态软件等单一技术产品不同,开发PLC要汇聚软件技术、硬件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多学科技术,需要多方面的人才。PLC在不同行业应用时的需求差别很大,在成熟产品市场上,后来者又必然要面临成本压力,小型PLC必须在集成性、功能性、适用性、经济性等方面选择平衡点,所以如何归类、甄选不同客户的需求是设计产品的关键。PLC的每一种单项技术并不复杂,技术难点在于如何使软、硬件发挥最大效率,整体成为最紧凑的系统。IEC61131-3已经为PLC产品建立了世界公认的软件模型,直接采用IEC61131-3标准是国内企业保持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的捷径。IEC标准充分考虑了PLC在应用于各种不同行业时对内部资源的要求,软件模型预留了充足的资源,所以凯迪恩公司的KDN-K3系列PLC从一开始就采用了IEC61131-3。在我们遇到的细砂机控制应用中,某台湾品牌产品因仿日系PLC结构,计算纺纱长度时误差为20米/千米,而KDN-K3的计算误差仅为0.5米/千米。
国产小型PLC面临另一重要制约因素就是产品的市场化。PLC适合90%的工业应用,国内应用小型PLC的企业大约有2万家,90%以上是中小企业。面对如此分散的市场,国内企业必须有效地组织筹划传统的销售活动。笔者认为,与国外跨国公司的强势营销不同,国内企业的突破点应放在终端客户。令我们高兴的是,在我们走访过的客户中,大约90%的客户接受国产PLC概念,50%的客户愿意试用产品,尤其是采购流程更为高效的民营企业,能够很快从试用到批量采购。从我们调查中也可以看出这些企业最关心的不是品牌,而是产品性能和稳定性,一旦他们确信产品可用就会毫不犹豫的采用国产PLC,因为他们自己生产的设备也在与国外产品竞争。
韩国和台湾地区的一些公司只不过比我们早几年开始研发PLC,目前在国内已占据不可忽视的市场份额,这些企业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在PLC产品谱系中,小型PLC是最有可能首先实现国产化的,环顾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不难发现,小型PLC国产化是大势所趋,所有国内企业应该团结起来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市场。相信几年之后,国产PLC一定会以合格的挑战者身份与国际品牌同场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