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品牌

  • 4022-226-2361 CPU286
4022-226-2361 CPU286

4022-226-2361 CPU286

“电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没有之一。几乎所有能源资源都可以被转化为电。”

或许有人不同意这个观点,但在一场有关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对话中,三位业界专家对此表示了一致认同。

应对气候变化,“落子”技术创新

在2020年施耐德电气创新峰会期间,施耐德电气发起了一场以“绿色能效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秉烛夜话”。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李俊峰先生,还有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张传卫先生,以及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能效管理低压业务中国区负责人李瑞先生三位大咖,聚焦气候变化,能源结构调整以及提升能效与能源管理水平等行业主要问题,展开了一次富有深度的互动。

“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各国都经过了多年的摸索与实践,目前,业界已达成共识,那就是告别资源迭代,拥抱技术变化,例如电的应用,就是推动能源技术进步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向,也是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技术,可以说是电力推动了能源革命。”李俊峰说。

作为新能源行业的意见领袖,张传卫也有着相似的观点:“应对气候变化,新能源领域的企业无论面对何种挑战,也要把技术创新作为头等大事。经历从补贴时代、平价时代到去补贴时代,以明阳为代表的很多风电企业,在开放陆地与海洋风能资源的同时,也在不断积累丰富的创新和可再生发展能力。通过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全面提升风机对风能的捕捉效率和风能资源的开发质量,使从风能到电能的转换效率逐步优化。”

李瑞表示:“未来能源发展将呈现分散化、复杂化的趋势,如果只是用传统的手段去管理设备,很难保障发电的效率,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创新管理方式,而不同用户和行业对能源、数字化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所以如何深挖数据价值,持续数字化技术的创新,进而对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作用,这是我们持续关注的方向。”

解决能效挑战,聚焦数字化技术

众所周知,电气设备几乎覆盖了所有行业。而既连接能源电力生产、又连接能源电力消费的配电系统无疑是重要的基础。因此,电气系统的能源使用也是解决能效挑战的突破口之一。有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的楼宇及工业领域分别有82%及50%的能效潜力尚未开发。对此,张传卫表示,不仅楼宇、工业,可再生能源领域也正在积极寻找破解从发电到用电,供配电基础设施运维难的方法:“超大型风机正在成为我们立足市场竞争的武器,因此,我们也同样急需解决超大型风机和风电厂的运行维护问题。对风电场来说,不论是海上风电还是陆上风电,其设备设施所在的环境相对恶劣,传统手段配合巡检无法实现高效、及时的故障排查,因此不当的能源管理方式,可能很难保障发电效率。因此,引入数字化技术,实现远程监管,可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选择。”

李俊峰补充道:“过去的能源管理,是机械式的,冷冰冰。现在通过数字化技术,能源管理将更为高效、灵活,并从对单一设备、系统的管理,升级为对整个能源体系的管理。这种解决方案,对能源效率的提高,对减排温室气体都会有很大的贡献。”

“如果说技术创新为能源管理带来诸多挑战,那我们也可以利用技术创新,应对这些挑战。”李瑞这样表达。“施耐德电气不生产发电设备和用电设备,我们是电气设备与系统的管理者。我们管理不同体系内的电力资源匹配,以及优化设备或系统全生命周期的能源使用效率。而利用数字化技术,挖掘并提炼数据价值,将可能为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以及运营者的管理思路与能力提升,带来更大改变。”

以数字化与电气化创造能源新世界,全面为供电侧和用电侧提供创新的能源管理方式,实现节能降耗,正是施耐德电气正在践行的战略。基于EcoStruxure架构与平台4022-226-2361 CPU286,施耐德电气以数字化技术贯穿业务的全生命周期,从而建立智能配电业务从建设投入(Capex)到运营投入(Opex)的完整闭环,在设计、建设、运营、维护的各个环节推进数字化的落地,全方位激发能效潜力。

同时,利用EcoStruxure电网及配电两大子架构,施耐德电气融合更多互联互通的产品,更专业的边缘控制软件,以及全生命周期数字化顾问服务,加速革新,实现设备连接、系统架构、应用场景的全面覆盖,形成独特的中低压一体化智能配电解决方案——全面优化能源效率管理、电能质量管理、电气资产管理、运行维护管理水平,加速行业转型升级及用户的业务创新。
上一个:VE3008 下一个:PR6424/012-000

关闭
微信扫码关闭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