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品牌
2020年,新冠疫情的突然来袭令全球措手不及,所有企业的供应链都经历了一场压力测试,引发了对供应链布局、管理和运营方式的新思考。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全球供应链中国区负责人张开鹏表示,疫后复苏时代,全球供应链正发生结构性变化。
全球供应链安全成为重点
张开鹏认为,相比以往的只注重效率和成本,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目光聚焦到供应链的韧性上,安全性和稳定性日渐成为发力点。一方面供应链本地化与区域化将成为趋势,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公司正在将供应链的战略备份纳入考虑。
在本土化运营模式下,各个区域都能够贴近市场、快速决策和响应市场变化。供应链本地化一直是施耐德电气本土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生产制造本土化,还包括上游供应链本土化、决策本土化和更深层的设备本土化。施耐德电气中国供应链的本地采购达90%,这一数字在全球可谓名列前茅。
与此同时,与传统上只依赖单一供应来源的供应链STBDAI7220,STBDAO8210相比,战略备份正在成为全球供应链的优选方案,包括国内外的多级供应商、生产工厂、运输等各个环节的备份。这样即使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企业还可以使用备份来保障供应链畅通,分散风险、强化韧性。
在这方面,施耐德电气在全球有200家工厂,大部分产品至少有两个国际区域、多家工厂在生产,以保证供应链的韧性。尽管这会导致企业成本和投资的增加,但大大提升了供应链的安全性。
全球供应链备份带来两大挑战
在全球供应链纷纷开始寻找战略备份趋势下,中国企业需要应对带来的机会与挑战:一方面要提升自身在全球供应链中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供应链韧性,否则就有可能被其他地区的备份抢了自己的“饭碗”。
尽管如此,张开鹏认为,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中国供应链依旧优势明显。
首先,经过近40年的发展,中国制造已经集全球最大、最全、最长等标签于一身。供应链的完整度非常高,从能源、基础原材料、中间品、工业品、消费品、高附加值产品,再到高附加值服务,一应俱全。 “质量好、反应速度快、价格有竞争力的供应商,在国内比较容易找到,可选择面广。”张开鹏表示。
其次,中国企业的创新意识和反应速度强,尤其是在数字化时代,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开始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转型升级,并基于柔性化的生产模式和扁平化的管理模式,提高对客户的响应速度、优化质量。张开鹏认为,长远看来,创新对保持竞争力至关重要。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长期保持质量、效率、成本、灵活快捷等优势,创新也是促进供应链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的推动力。
“中国供应链各方面的优势,决定了中国在施耐德电气全球供应链战略转型中的关键地位。”张开鹏表示。现在,施耐德电气中国有23家工厂和8个物流中心,将进一步增强其中国供应链的质量、成本、响应速度。今年4月,施耐德电气向厦门新增投资,用于本地研发和打造先进生产线,生产新一代数字化绿色电气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