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凑而有序的厂房内,多个巨大的轮毂排成一列,沿着地面轨道以肉眼难以察觉的速度缓缓移动,一旁的作业平台以同样的速度被另一根链条驱动,作业平台上的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系统记录下了每个平台的工作情况;另一边,KUKA机器人在空中缓缓下降,深入轮毂内部,对风机轮毂大型轴承部件进行螺栓紧固工序的自动化操作……
这是通用电气(GE)沈阳陆上风电工厂日常工作的一角,截至今年7月底,累计有近3000台风电机组从这里走下生产线,向全球供货,其中约三分之一的产品供给海外市场。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目前GE沈阳工厂已成为GE陆上风电亚太地区最大的组装生产基地和GE全球唯一具备全系列生产能力的工厂。
不一定要价格战
“GE去年签了1215兆瓦这样一个订单量,这也是为了满足抢装的需求XB2-EA142,XBTF011110,没什么意外的话将在今年交付。如果我们按照计划全部交付之后,这应该是GE陆上风电业务在中国这些年来(市场规模)最大的一年。”GE可再生能源集团陆上风电业务中国总经理赵霖对包括第一财经在内的媒体表示,“因为有的市场是所谓的低价市场,我们不会花太多精力去参与价格战。”
第一财经记者此前了解到,光伏发电的成本10年内下降了90%,随着成本下降,产品价格也在下降,甚至出现了激烈的“价格战”。而过去10年,我国陆上风电度电成本下降了40%,那么与同为可再生能源的光伏行业相比,风电行业会走上同样的竞争道路吗?
“未来风电行业不会陷入价格战的局面。”对此,赵霖给出了非常肯定的回答,他表示价格是供需关系的问题,如果明年整个市场需求有所下降,那对价格的压力肯定会大一些,但价格压力大并不意味着整个行业从业者就会陷入价格战。
赵霖对记者表示,对于GE这样的企业来说,从GE陆上风电诞生的第一天起,GE就没有把价格战作为定位。其次,当市场出现一定波动和问题的时候,企业需要做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赵霖举例道,以前所有设备都是在沈阳工厂生产的,从沈阳用大卡车运过去,路上的成本很高,但如果在当地把工厂建立起来,成本自然就降下来了,省下来的钱就意味着客户可以用一个相对较低的成本,去买到同样高质量的产品和技术。
就在本月初,GE位于河南濮阳的亚太低风速生产基地顺利竣工投产,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GE 2.5-132风电机组正式下线,该生产基地是GE陆地风电在中国的第二个工厂。
“工厂为什么要放在濮阳?因为河南省是中国最具典型、体量最大的低风速市场,将工厂建在河南濮阳,就能够帮助我们利用最短的时间、最近的距离在第一时间满足客户的需求,第一时间做出响应。”赵霖说。
Contact: 吴经理
Phone: 13808548642
Tel:
Add: 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万虹路99号